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承担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学科使命,中西融合、学教并重,在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人才,传播中国语言与优秀文化。
本专业实行“一二三·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开设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课程,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在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前提下,力求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汉语教学技能实践相结合,打造多栖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2022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成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有专业教师7人,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30%。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海内外教学经验,研究领域多元,研究成果丰硕,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学、教育学、传播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
777电玩城社会工作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于2011年开始本科招生,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务,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社会工作专业扎根于耿丹人文学院的“根”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学业、情感、生活方面的成长关注。
设有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多个方向性课程模块,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课堂、社工实验室、工作室、研究室、实习基地、科研项目、樱花社工实践团的多平台“教学-科研-实践-赋能”融合育人模式;坚持“立己助人、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打造“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耿丹红色、樱花校园之特色社工文化。
777电玩城社会工作专业现有专业教师6人,博士后1人、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特聘有校外兼职教授5人、外考官2人、特约研究成员3人、机构实习督导12名。社工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了家庭发展与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口述史研究中心等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开设了飘工作室、低碳生活研究室、电影与社会工作室、听见工作室等。
专业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经验,研究兴趣覆盖城乡社区建设、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创伤心理学等领域;主持国家级等课题若干,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个,北京市创新训练项目11个,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个,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若干。此外,社工师生团队连续三年参与北京市对口支援内蒙合作的社会工作“牵手计划”服务项目获得好评。
社会工作专业已有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根据对毕业生的调研,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民生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等组织从事社会服务相关工作的占50%;在国内外高等学校深造的占8%;在其他企业工作或创业的占42%。此外,历年考研率约10%、考公率在15%-20%之间;学位授予率100%、专业对口率约为50%、行业留存率72%。从广义的社会工作领域而言,当前我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定位与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匹配度可达80%。除了教师资格证等知情自愿选择考证之外,社工本科学生在大四可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即获得全国通用的“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
应用心理学是一门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主要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为解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人们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有所改变,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家庭与社会的目的。
耿丹应用心理学专业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并建立了丰富的实习基地、个人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团体心理咨询室等。学生在四年的三明治课程中由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在社区、企业、医院建立的研学基地完成800课时的实践,熟练掌握精神分析疗法、绘画疗法,沙盘分析疗法,家庭治法等12个心理咨询技能。
本专业在独特的“1+1+1”培养体系下,培养学校、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部门等需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等。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家庭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咨询实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儿童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专业实习I-III等。
各类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队、社区、大众传播媒体、监狱劳教、医疗机构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也可以独立创业从事心理咨询或教育类工作。